導語:眾所周知,出現泥石流的時候是非常恐怖的,會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而且會導致農作物受到很大的損失。最近有些朋友想來了解一下,泥石流怎么形成?泥石流要做什么防治措施?一起來看看。
泥石流怎么形成
1、地質條件
泥石流是水和土壤以及一些巖石等物質組成的自然災害,因此,泥石流的形成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地質條件。
一個地區的地質結構非常堅固時很難形成泥石流,而松散的地質結構則會造成泥石流的出現。一些地質結構非常復雜,并且經常有地震出現的地區會出現泥石流,正是因為這種松散的地質結構給泥石流的出現帶來了大量的固體物質。
2、氣象條件
泥石流的形成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水,泥石流的運動是需要水提供能量的。并且水也是泥石流的重要組成成分,因此出現泥石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量的水分。
只有出現大量的流水才會使泥石流形成,干旱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出現泥石流的。因此一般只有水庫出現崩塌或者冰川的積雪快速融化時會導致大量的水分出現,然后使泥石流形成。
3、地形條件
泥石流的形成因素也和地形有關,一般非常陡峭的地區以及高山地區才有可能出現泥石流,平緩的地區是不會出現泥石流的。
陡峭的地區和高山地區才能給泥石流提供運動勢能,所以說地形條件也是形成泥石流的一個重要條件。
泥石流簡介
泥石流是指在山區或者其他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并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質容量大和破壞力強等特點。發生泥石流常常會沖毀公路鐵路等交通設施甚至村鎮等,造成巨大損失。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將含有沙石且松軟的土質山體經飽和稀釋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積、體積和流量都較大,而滑坡是經稀釋土質山體小面積的區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懸浮著粗大固體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漿組成。在適當的地形條件下,大量的水體浸透流水山坡或溝床中的固體堆積物質,使其穩定性降低,飽含水分的固體堆積物質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發生運動,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種災害性的地質現象。通常泥石流爆發突然、來勢兇猛,可攜帶巨大的石塊。因其高速前進,具有強大的能量,因而破壞性極大。
泥石流流動的全過程一般只有幾個小時,短的只有幾分鐘,是一種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國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狀況地區的自然災害。這是山區溝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介于挾沙水流和滑坡之間的土、水、氣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隨山區洪水而發生。它與一般洪水的區別是洪流中含有足夠數量的泥沙石等固體碎屑物,其體積含量最少為15%,最高可達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壞力。
面對泥石流,我們該采取哪些防治措施?
1、農業措施
植被的根系在土壤中不僅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而且可以讓松散的土壤變得更加的堅固,而泥石流的形成和地質條件密切相關。
我們可以在泥石流頻發的地區種植大量的樹木,這樣不僅能促進綠化,而且可以預防泥石流的產生。尤其是一些陡峭的地區和高山地區需要適當的種植一些綠色的草本植物,這些草本植物可以預防泥石流的出現。
2、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也是預防泥石流的一個好方法,泥石流形成的三個因素之一是地形。因此,預防泥石流一定要就地論治,在泥石流頻繁出現的地區要設置非常堅固的建筑,并且在泥石流頻繁出現的地區要設置治水工程和治土工程。
3、危險度區分措施
專業人員應該將經常出現泥石流的地區劃分為危險地區,并且這個地區需要禁止人類進入,國家只有進行這樣的強制措施才可以避免泥石流對人類的生命帶來危險。這些泥石流頻繁出現的地區也要建立一些預防站點,國家也需要在泥石流頻繁出現的地區設置救災搶險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