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寓意著我們新的一年,福運連連,事事順利。那么春節我們有著那些習俗呢?寫春聯可以用到的詩句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春節的習俗1. 貼春聯
春聯起源于桃符。“桃符”是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道路宋代,人們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可以起到驅惡鎮邪的作用;也表達了自己的美好心愿;還有一個作用是可以裝飾門戶,看起來美觀。
2. 年畫
很多地方,為了祈求一家福壽安康,還保留著貼年畫的習俗。據說,在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
門神一般都是成雙成對的,一般是一個是白臉,一個是黑臉。都是玄弓配劍,威武非凡。
這兩位門神是誰呢?民間流傳有下面這幾種說法:
一說這兩位門神是神茶和郁壘,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中有記載:正月初一,“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郁壘,俗謂門神”。
一說源于唐太宗命令秦瓊和蔚遲恭看門驅鬼。據說,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這時,大將秦瓊、尉遲恭兩位將軍自告奮勇,全身披掛地站立宮門兩側鎮守。第二天夜里宮中果然平安無事,再也沒有鬼魅騷擾了。后來,唐太宗李世民認為兩位大將整夜為其守護實在太辛苦了,于是命畫工將他倆的威武形象繪在宮門上,稱為“門神”,以驅鬼魅。后來,民間老百姓爭相效仿,紛紛寶兩位將軍的畫像貼在門上。
3. 貼福字
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墻壁上貼上“福”字。貼“福”字寓意“福氣”、“福運”。還有的將福字倒過來貼,寓意“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4. 放鞭炮
鞭炮也叫“爆竹”。古代的時候,人們在正月初一早上起床后,先把竹子放在火里燒,竹子爆裂發出巨大的聲響,就能嚇跑怪獸與惡鬼,保護全家平安。
隨著時代的變遷,爆竹的功能由辟邪軀鬼,轉變為營造喜慶、祥和、熱鬧的氣氛。
而現在,因為安全、噪音和污染等問題,我國很多城市已經禁止放鞭炮。
5. 舞獅子
獅子在人們心目中為瑞獸,象征著吉祥如意,幸福安康。中國民俗傳統認為舞獅子可以驅邪辟鬼。所以,每逢喜慶的節日,都會敲鑼打鼓,舞獅助興。
6. 除夕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的一年到來的習俗。
秦漢以后,人們把夜半子時當作一天的開始時刻。所以,人們點起蠟燭或是油燈,等候這一刻的到來。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疾病趕跑,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7. 祭神祭祖
正月初一早上,人們恭敬的奉上供品,點上香火,虔誠的感謝神明與祖先在過去一年對自己的保護。并祈求它們保佑大家來年的幸福安康。
8. 拜年與壓歲錢
拜年的風俗,在漢代就已經除夕,到了唐宋,尤其盛行。
現代中國,拜年已經成為一種傳統習俗。正月初一,人們早早起來,穿上漂漂亮亮的衣服,打扮整齊,到親朋好友家拜年,互致問候。
在古時,一般在祭神祭祖之后,晚輩要給長輩拜年,向長輩三叩首,長輩接受晚輩拜年之后,把早已準備好的瓜子、花生、糖果等食品端出來,給晚輩品嘗,并將事先準備好的紅包分給晚輩。這就是壓歲錢。
9. 飲食
除夕之夜,無論離家多遠,有錢沒錢,人們總是希望回到家中,吃一頓團圓飯。按照傳統,春節的飲食通常由年糕、混沌、餃子、長面、湯圓、雞、鴨、鵝等等。
春節的詩句有哪些1、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元日》王安石
2、薄晚支頤坐,中宵枕臂眠。一從身去國,再見日周天。老度江南歲,春拋渭北田。潯陽來早晚,明日是三年。——《除夜》白居易
3、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守歲詩》蘇軾
4、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春。漸與骨肉遠,轉于僮仆親。那堪正漂泊,明日歲華新。——《除夜有懷》崔涂
5、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新年作》劉長卿
6、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田家元旦》孟浩然
7、疇昔通家好,相知無間然。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客行隨處樂,不見度年年。——《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孟浩然
8、高軒曖春色,邃閣媚朝光。彤庭飛彩旆,翠幌曜明珰。恭己臨四極,垂衣馭八荒。霜戟列丹陛,絲竹韻長廊。穆矣熏風茂,康哉帝道昌。繼文遵后軌,循古鑒前王。草秀故春色,梅艷昔年妝。巨川思欲濟,終以寄舟航。——《元日》李世民
9、器乏雕梁器,材非構廈材。但將千歲葉,常奉萬年杯。——《奉和元日賜群臣柏葉應制》趙彥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