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大寒節氣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也是一年中天氣最冷的季節。今年的大寒恰逢四九,俗話說三九四九冰上走,可見天氣的寒冷。一年中每一個節氣在養生方面都會有所講究,也會有很多禁忌。那么,大寒節氣有什么忌諱嗎?到底大寒節氣應該注意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了解下大寒這個節氣吧。
大寒節氣有什么忌諱嗎
1、大寒有雪是豐年,忌沒有雪。
在過去農耕時代,基本靠天吃飯,大寒節氣是最冷的時候,人們期盼瑞雪兆豐年。俗話說得好,“大寒三白定豐年”,希望大寒時節,多下幾場雪,那么明年一定的個豐收年。
2、多說吉利好聽的話,忌說難聽的話。
過了大寒,來到了年,這時候,老人都比較講究,要說吉利好聽的話,祝福美好的話。不要打罵,說話不吉利等等,也是討個好彩頭,期盼新年萬事如意。
3、大寒過后,不宜動土。
過去,傳統民俗講究很多。尤其是大寒節氣,盡量不要在臘月動土、搬家。其實,這主要考慮大寒時節天寒地凍,土地結冰,難以從事與動土有關的活,是順應氣候特點。
大寒節氣民俗講究
大寒起居有講究
1、早睡晚起藏陽氣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冬三月,此謂閉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這句話道出了冬季養生的要點。
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晚起可以養人體的陰氣,使身體內的陰陽維持平衡,保證充足的睡眠,則有利于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在此期間,不建議大家在寒冷的早上或晚上進行戶外運動。
2、保護頭腳防寒氣
大寒節氣,天寒地凍,寒氣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于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以冬季是腦血栓、心梗等心腦血管疾病及關節痛、感冒等疾病的多發季節。“頭為諸陽之匯,而寒從腳下起”,這兩個部位保暖好了,身體才能真正暖和,少生疾病。
3、充足飲水護陰津
一般來說,長江流域從冬至開始降水減少,經過一個月之后的大寒節氣正是最干燥的時期。隨著天地間水氣的減少,人體內的陰液也會容易不足,而暖氣和空調的使用,則會加劇這種干燥。因此,補水尤為重要。
對于健康成年人來說,應盡可能增加飲水量,最好確保在每天入睡前和起床后,都喝一杯溫水。有條件的話,可常飲梨水以滋陰生津,潤燥止咳,防止天氣干燥導致的口干、咽干。還可以煮蘿卜水飲用(最好是白蘿卜),可以理氣健脾、清熱利尿,同時有促進消化之功。
4、多吃溫苦停補品
大寒時節寒冷依舊,飲食還是應以防寒補腎為主,如棗、黑豆、核桃、黑芝麻、桂圓、木耳、銀耳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是,此時人們經過了一冬天的肉類滋補,往往會產生內熱,再加上體外寒冷,很容易招致外邪而感冒。
對于這種“吃”出來的感冒,我們可以稍微吃點兒苦,瀉瀉火,比如苦菊、苦瓜、芹菜、生菜等。也可以在燉肉時加幾塊蘿卜,或搭配素炒蘿卜絲、蒸蘿卜糕等食用,可以防止冬季進補太過造成的脾胃消化不良。最重要的是,大寒這時候就不要大補特補了,尤其是陽氣偏盛、易便秘和上火的人群,更不要刻意進補,飲食也應向清淡轉變。
由于大寒與立春相交接,在飲食上可適當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帶動陽氣升發,如香菜、洋蔥、芥菜、白蘿卜、紫蘇葉、生姜、大蔥、辣椒、生姜、大蒜、茴香等,但不可過食。
5、適當運動養身體
運動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散步、慢跑、太極拳等運動方式,老年人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運動時務必注意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使陽氣外泄。運動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因為此時氣溫很低,肌肉韌帶的彈性和關節的靈活性降低,極易發生運動損傷。另外,鍛煉時間最好安排在下午較暖和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