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我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作為祭祖的最隆重的一個節日在這一天當中是有很多的風俗和講究的,而重陽節也是我國一個祭祀的節日,但這兩個節日并不完全相同,其中還是存在著很多差異性的。
意義不同
首先這兩個節日在意義上就有非常大的不同點重陽節的時間是農歷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隨著時代的發展,為了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1989年重陽節正式被定為老人節,這是重陽節在新時代中國的新表現形式。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時間和起源不同
除此之外,重陽節和清明節兩個的差異還體現在這兩者的時間與起源都是不同的。重陽節是在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清明節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清明節在公歷04-06日,拜清(清明祭祖)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至后10天,有些地方的拜清活動長達一個月。
祭祀對象不同
這兩個節日雖然都作為祭祀的節日,但重陽節和清明節這兩天祭祀的對象卻是完全不一樣的。重陽節雖然是一個祭祀節日,但是重陽節的主要活動是登高拜神。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傳統節日,活動為掃墓。清明節是后人用來懷念先祖,祭祀先人的日子,大多數孝子賢孫都會到墳地、火化廠或骨灰庵施行祭拜儀式,以寄托對列祖列宗的一片哀思、紀念和緬懷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