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歷二月初二,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又叫“龍頭節”、“青龍節”、“春龍節”等,它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這一天除了“剪龍頭”是統一習俗,人們還會吃“龍食”。這里的“龍食”指的是一切均取與龍有關的食物,不僅好吃,還寄托了人們祈龍賜福的愿望。
二月二要吃什么?
1、吃龍頭(豬頭肉)
在古代豬頭是用來供奉的,人們春節殺年豬,過年期間把豬肉先吃了,剩下的豬頭留到了二月二這天吃,龍王是管降雨的,先把豬頭供上給龍王吃,然后人們再切下來自己享用,因此二月二吃豬頭肉就流傳下來,寓意抬龍頭,一年好兆頭,風調雨順。
2、吃龍鱗(春卷)
除了立春吃春卷,有些地方二月二也有吃春卷的習俗。春卷是用餅皮卷上醬肉、醬鴨、熏雞、肉絲炒韭菜、素炒粉絲、肉絲炒菠菜等合菜吃,意為合龍頭。此外,春餅皮圓且薄,形狀好似龍鱗,因此二月二吃春卷也叫“咬龍鱗”。
3、吃龍須(面條)
面條又細又長,看起來就像龍的·胡須,因此人們就把這天的面條叫做“龍須面”。北方的一些地區,在這天有吃面條的習慣,認為是“吃龍須”、“挑龍頭”,“龍須面”的叫法也是這么來的,寓意新的一年好運連連、身體健康。
4、吃龍耳(餃子)
餃子是北方人特別愛吃的面食之一,幾乎各種節日里都少不了餃子,餃子形狀就像元寶、又像耳朵,二月二龍抬頭這天,把餃子比喻成“龍耳”,龍抬頭這天吃餃子稱之為“食龍耳”,寄語新年財源滾滾之意,建議吃葷菜餡的餃子,肉菜諧音“有財”,也是一種非常吉祥的寓意哦。
5、吃龍眼(餛飩)
這里說的龍眼不是水果,而是餛飩,外形圓潤飽滿的餛飩看起來像龍的眼睛。也有一些地方是用面條加餛飩一起來煮的。
6、吃龍膽(炸油糕)
山東人以節儉聞名,通常說“過了二月二,再也沒有那碗糕了”。二月二那碗糕,是鄉民口中一個特別的代名詞。舊時農民的生活,平日和年節反差很大,到了年節終了的二月二,人們依舊戀戀不舍,找尋理由享受這最后的“奢侈”,似乎是專為完成某種神圣儀式才大快朵頤似的。這天的人們會食糖糕,也被叫做“龍膽”寓意新的一年出人頭地、萬事勝意。
7、吃龍子(芥菜飯)
二月二在南方部分地區也有吃芥菜飯的習慣,芥菜飯不僅好吃,意思是這天吃了芥菜飯,一年都不會得皮膚病,這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因為芥菜里富含的維生素和葉綠素有益于皮膚。二月二還管米飯叫“龍子”,這天煮上一鍋芥菜飯營養健康又美味。
8、吃驢打滾
老北京有習俗,在二月二這一天要吃“驢打滾”,黃豆粉面裹著豆沙餡的驢打滾外形圓潤,有“財源滾滾”的吉祥含義。
9、吃龍衣(攤煎餅)
二月二,攤煎餅。有段民間傳說二月二是東海龍王的生日,煎餅是龍王的胎衣。吃煎餅是為龍王嚼災,扔煎餅,是掩埋龍王的胎衣。這寄托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