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漢語一級字,讀作lín,最早見于甲骨文?!墩f文》:“林,平土有叢木曰林?!薄对?邶風-擊鼓》:“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意為長在一片土地上的許多樹木或竹子?!对?大雅-大明》:“殷商之旅,其會(通“旝kuài”,旌旗)如林?!北扔骶奂谝黄鸬娜嘶蚴挛?。
廣義的漢字指從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隸書、草書、楷書(以及派生的行書)等的文字,狹義指以正楷作為標準寫法的漢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為上古時代的漢族先民所發明創制并作改進,現在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隸變,至唐朝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準正楷。
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交流文字,20世紀前都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國家官方的書面規范文字,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制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