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是我國的圣山,中華民族的華字,就源于此,同時它被評為我國4a級旅游景區。華山是我國九大觀日地之一,那么華山所在地在哪呢?西岳華山又在什么省呢?接下去就隨本期的城市文化了解一下吧。
問:西岳華山所在地在哪 西岳華山在什么省?
答:陜西省渭南市華陰市。
華山景點
東峰(朝陽峰)
東峰由一主三仆四個峰頭組成,朝陽臺所在的峰頭最高,西側為玉女峰,東側為石樓峰,南側為博臺,賓主有序,各呈千秋。古人稱華山三峰,指的是東西南三峰,玉女峰則是東峰的一個組成部分。今人將玉女峰稱為中峰,使其作為華山主峰而單獨存在。
古時記載稱登東峰道路艱險,《三才圖會》記述說:“山崗如削出的一面坡,高數十丈,上面僅鑿了幾個足窩,兩邊又無樹枝藤蔓可以攀援,登峰的人只有爬在崗石上,腳手并用才能到達峰巔。”現在東峰已經開辟并拓寬了臺階,游人可以安全攀登并到達峰頂。
南峰
南峰海拔高度達到了2154.9米,是華山最高主峰,也是五岳最高峰,古人尊稱它是“華山元首”。登上南峰絕頂,頓感天近咫尺,星斗可摘。舉目環視,但見群山起伏,蒼蒼莽莽,黃河渭水如絲如縷,漠漠平原如帛如綿,盡收眼底,使人真正領略華山高峻雄偉的博大氣勢,享受如臨天界,如履浮云的神奇情趣。
北峰(云臺峰)
北峰海拔1614米,為華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北得名。北峰四面懸絕,上冠景云,下通地脈,巍然獨秀,有若云臺,因此又名云臺峰。北峰是登臨其它四峰的要沖,高雖不及其它幾峰,但山勢險峻非常,三面絕壁,只有一條山嶺通向南面,形勢十分險要,是易守難攻之地。北峰絕頂處有一平臺,是遠望華山三峰和蒼龍嶺全景的好地方。峰腰樹木蔥郁,秀氣充盈,是攀登華山絕頂途中理想的休息場所。
西峰(蓮花峰)
西峰是華山的主峰之一,因位置居西而得名。又因為西峰峰巔有一塊形似蓮花花瓣的巨石,古代文人多稱其為蓮花峰、芙蓉峰。
袁宏道在他的《華山》中記述:“石葉上覆而橫裂”;徐霞客《游太華山日記》中也記述:“峰上石聳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花。”李白詩中有“石作蓮花云作臺”句,也當指此石。
鷂子翻身
鷂子翻身位于華山的東峰,是通往下棋亭的必經之路,是華山著名的險道之一。這里的路鑿于倒坎懸崖上,向下看只能看見寒索垂于凌空,不見路徑。游人要想通過這里,必須面朝石壁,抓緊鐵索,用腳尖探尋石窩,交替而下,其中幾步就像鷹鷂一般左右翻轉身體才可通過,因此得名鷂子翻身。
從視覺沖擊上來看,鷂子翻身遠遠比不上長空棧道。但實際上攀登鷂子翻身的難度更大,因為它是傾斜的,而且是往里傾。其次鐵鏈太松動,左右搖擺度偏大,不易抓牢。再者人是從上往下攀緣,崖壁往里傾,眼睛看落腳點很困難。近年華山旅游發展總公司已對鷂子翻身險道全面整修,鑿深腳窩、石階,多處更換了鐵索。
長空棧道
長空棧道位于南天門外,是華山著名險道之首。棧道路分三段,出南天門石坊至朝元洞西,路依崖鑿出,長20米,寬二尺,是上段;折向下行,在崖隙間橫貫有鐵棍,形如凌空懸梯,游人須挽索逐級而下,稱之“雞下架”,是中段;西折為下段,筑路者在峭壁上鑿出石孔,楔進石樁,石樁之間架木椽三根,游人至此,面壁貼腹,腳踏木椽橫向移動前行。
長空棧道被譽為“華山第一險”。古往今來,歷險探勝者絡繹不絕,其中不乏文士名流,多有記述傳世。
百尺峽
過千尺幢向北折就到了“百尺峽”,它是登華山的第二個險境。“百尺峽”也叫“百丈崖”,是一處危石聳峙,直插云表,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峽的兩壁欲合,卻被飛來的兩顆石塊從中撐開,人從石頭下鉆過,膽戰心驚,生怕石塊從兩壁間掉下來,這就是“驚心石”。
明顧端木有詩曰:“幢去峽復來,天險不可瞬。雖云百尺峽,一尺一千仞。”雖沒有千尺幢那么長,百尺峽仍是華山天險之一。這里勢危坡陡,通道狹窄,兩塊懸石,搖搖欲墜。游人至此都心驚膽顫,生怕石塊從兩壁間掉下來,稱之“驚心石”。通過此石,懸著的心放下,再回頭看安然無恙,所見之石也被稱之為“平心石”。
千尺幢、百尺峽的臺階都是從明末清初鑿的,民國時幾經加固,解放后又多次修整。一九八五年又鑿為復道,游人上下各行其道。
老君犁溝
“犁險于幢,幢險而犁突。”這描寫的是夾在陡峭石壁之間一條深不可測的溝狀險道,這里共有570多級石階。傳說太上老君過此處,見無路可通,就牽來青牛一夜間犁成這條山溝,至今在西側的崖上仍有石溝赫然若犁槽。其實這里是由山水長期沖蝕而形成的。當初,人們上下華山便是從犁溝兩旁的石窩爬行的,至今人們還可看到犁溝兩旁的石窩。
蒼龍嶺
“蒼龍嶺”位于救苦臺南、五云峰下,以其蒼黑色的外部和其似懸龍般的地勢而得名。長約百余米,寬不足三尺,嶺脊上下高差約500米,坡度在45度以上,是華山著名險道之一。游人行在上面心旌神搖,如置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