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義:用小伎倆來騙人的人,花招最后總是會被人識破,也不會得到好結果。
出自《河間游僧》,《河間游僧》是清代學者紀昀所創作的一篇散文,散文主要講述了一個河間的游僧在市集中用騙人的手段賣藥的故事。
原文:河間有游僧,賣藥于市,以一銅佛置案上,而盤貯藥丸,佛作引手取物狀。有買者先禱于佛,而捧盤近之,病可治者,則丸躍入佛手。其難治者,則丸不躍。舉國信之。后有人于所寓寺內,見其閉戶研鐵屑,乃悟其盤中之丸,必半有鐵屑,半無鐵屑,其佛手必磁石為之,而裝金于外,驗之信然,其術乃敗。
譯文:河間縣有一個四處游走的和尚,在集市上賣藥。先在桌子上放一尊銅佛,旁邊盤子里盛著藥丸,那銅佛伸手像是要拿東西的樣子。來買藥的人,先要向銅佛祈禱,然后雙手捧著藥盤靠近銅佛,如果是可以醫治的病,盤中藥丸就會跳到佛手里。如果病難以治好,盤中藥丸就不動,全城的人都非常相信他。后來有人在和尚住宿的廟里,看見他關上房門偷偷地研磨鐵屑,這才明白和尚盤中的藥丸,一定有一半混有鐵屑,有一半沒有混鐵屑,那佛手一定是用磁石做的,只不過在外面鍍一層金以掩人耳目,經過檢驗,確實是這樣,那和尚騙人的花招也就敗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