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獨特文化,被稱為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京族同樣也有著屬于他們的特色文化。京族人民獨有的哈亭是京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小編收集了一些有關京族蘊意深遠的“哈亭”文化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京族哈亭
京族哈亭是京族族經典景區。位于東興市江平鎮京族三島。距東興市15公里?!肮ぁ?,是京族人民祀祖,祭神和民間娛樂的公眾場所。在村里大片古樹的綠蔭叢中,一幢玫瑰色的寬敞樓閣,圓圓的紅柱,彎彎的亭角,平臺高筑,雕梁棟,紅艷艷的露出雄姿,臺下一個半露天的下場,可容數千名觀眾,上下相連,顯得十分壯觀。這就是島上群眾集資興建的哈亭。哈節期間,全島家家戶戶,打掃庭院,人人艷服盛妝,五天五夜通宵達旦縱情歡慶。青年男女除觀賞歌舞文娛節目之外,還游樂海灘,林蔭其間,開展對歌逗情,擲葉示愛,換屐訂親的傳統活動。
大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一般都有公共的宗教場所。京族作為一個多神信仰的民族,當然也不例外。不過,京族人的宗教場所,不是寺院、廟宇或教堂,也不是哪座神山或哪個特定的物象,而是立在每個村落里的哈亭。
什么是哈亭?其中“亭”字好理解,漢語的字面意思,無非是座有頂有柱無墻,可供公眾休息的建筑物罷。那么“哈”字為何意?如果按照漢語的字面意思來修飾搭配“亭”字,顯然是不通的。原來“哈”字系京族話的音譯。這個音在京族語言中,包含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歌唱的意思;另一方面是吃的意思。兩個意思合起來為“哈”,在現代漢語中竟找不到相對應的字或詞,于是翻譯便成了困難。為了保持原意,氵萬尾、巫頭、紅坎等村采取了音譯的辦法,就叫哈亭。唯山心村寧可“以偏代全”,采取了意譯的辦法,叫吃亭。其實,不管叫哈亭或吃亭,都是供奉神靈和先祖的宗教場所。因此,如果用一句話來直接說明,那么,哈亭也就是一個且歌且飲的祭祀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