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大家都知道,地震帶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帶,在地震帶內地震密集。有些朋友想學習一些關于中國地震帶的知識,那么,大家清楚中國地震帶分布在哪些地方?中國地震帶分布在什么地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國地震帶分布在哪些地方
中國地震帶分布在5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這5個地區是:①臺灣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區,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部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④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⑤東南沿海地區,廣東、福建等地。
世界上有幾個主要地震帶?
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帶:
環太平洋地震帶分布在太平洋周圍,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從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日本列島南下至我國臺灣省,再經菲律賓群島轉向東南,直到新西蘭。這里是全球分布最廣、地震最多的地震帶,所釋放的能量約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歐亞地震帶從地中海向東,一支經中亞至喜馬拉雅山,然后向南經我國橫斷山脈,過緬甸,呈弧形轉向東,至印度尼西亞。另一支從中亞向東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較零散。
海嶺地震帶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嶺地區(海底山脈)。
中國為地震多發國家 對減隔震需求緊迫
我國地處歐亞板塊的東南部,受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的影響,是個地震多發國家。據統計,我國大陸7級以上的地震占全球大陸7級以上地震的1/3,因地震死亡人數占全球的1/2;我國有41%的國土、一半以上的城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及7度以上地區,6度及6度以上地區占國土面積的79%。
據統計,我國30個省份發生過6級以上地震,19個省份發生過7級以上地震,12個省份發生過8級地震。地震活動較為強烈的地區是:青藏高原和云南、四川西部,華北太行山和京津唐地區,新疆及甘肅、寧夏,福建和廣東沿海,臺灣地區等。
其中云南省全部國土面積都處于6度及以上的地震烈度設防區,其中7度和8度設防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78.6%,加上9度區,占總面積的84%,設防區面積之大,烈度之高,居全國首位。
而由于我國減隔震研究起步較晚,技術相對落后,導致在同等強度地震下,我國受到地震的損害比發達國家更嚴重,美國1989年加州洛馬普里埃7.1級地震死亡人數為63人,日本1995年阪神7.3級地震死亡人數為6500人,而2008年我國汶川8.0級地震死亡人數達6.9萬人,是日本和美國的數十倍,甚至高于伊朗和巴基斯坦等國家。因此,在我國研發和應用建筑減隔震技術具有重要的意義和現實需求。
地震預報應當由誰發布?有哪些具體規定?
1998年12月17日,國務院發布了《地震預報管理條例》。條例規定,一個完整的發布地震預報過程包括四個程序:地震預測意見的提出、地震預報意見的形成、地震預報意見的評審和地震預報的發布。
1)地震預測意見的提出與地震預報意見的形成。地震預測意見屬科學行為,它必須是依據真實、可靠的資料通過科學分析得到的,絕非是無根據的主觀臆測。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可以提出地震預測意見,但必須上報縣級以上地震工作部門或機構,而不得向社會散布。地震預報意見只能由縣級以上地震工作部門或機構通過召開地震會商會的形式產生。
2)地震預報意見的評審制度。由于地震預報發布屬政府行為,不僅要考慮地震預測中的科學問題,而且要考慮與其有關的社會、經濟影響。各級地震工作部門或機構作為同級政府主管地震工作的職能部門,在向政府報告地震預報意見的同時,必須提出相關的防震減災工作部署建議。為此,有必要建立地震預報的評審制度。但緊急情況可以不經評審。地震預報的評審工作規定由國家和省級地震工作部門組織。
3)國家對地震預報實行統一發布制度。地震短、臨預報只能由省級人民政府發布,但考慮到我國地震預報的現狀,特別是近幾年來對一些中強地震作出有減災實效的發布短臨預報的實例,特別授予市、縣人民政府可以發布48小時之內的臨震預報的權限。但這個特別授權只能在已經發布地震短期預報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