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義:快速的跑
今義:走
意思是:兔子奔跑時撞到樹樁上,撞斷了脖子死去。出自《韓非子·五蠹》,講述了守株待兔的故事。
守株待兔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譯文:
宋國有個農民,農民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只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于是,農民便放下農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農民自己也被宋國人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