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禮,《周禮》謂“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
稽首、頓首、空首、振動四種是正拜,講的是不同場合、針對不同對象的拜禮方法;吉拜、兇拜、奇拜、褒拜、肅拜五者逐事生名。講的是相關的禮儀場景下對拜禮的特殊名稱。比如:吉禮時行禮稱吉拜,兇禮是行禮稱兇拜……
① 稽首
《荀子.大略》“平衡曰拜,下衡曰稽首,至地曰稽顙。”
《禮記·玉藻》:“稽首,據掌致諸地。” 據掌,以左手覆按右手也。
唐 ? 楊倞注:“稽首,亦頭至手,而手至地,故曰下衡。稽顙,則頭觸地。”
清段玉裁:“既跪而拱手下至于地,而頭亦下至于地。拱手至地,手仍不分散,非如今人兩手按地也。手前于膝,頭又前于手。”
稽首:正坐后兩手疊并(與揖禮同),引手至地,頭至手,運作舒緩,并停留一段時間。
應用:稽首是拜禮中最重者。祭祀活動、拜祖先、人生大禮中拜父母、拜師都行稽首禮。
稽顙:稽顙與稽首前面所有動作皆相同,最后是頭觸地。最終以廢首低肘的卑坐停留一段時間。
應用:一般是投降、請罪或稱奴時所行的拜禮。下跪卑賤估計也多由此而起……
② 頓首
頓首:頓首與稽首所有動作皆相同,引手至地,頭至手,只是稍頓即起,不做停留而已。
當下民間的頭觸地磕頭也被稱為頓首。對應賈誼《容經》,大膽猜測,端莊的拜法頭應該是不會直接觸地的,除非是上面提及的卑賤之拜。
應用:平輩同級之間,正式場合拜迎拜送,拜望、拜謁行頓首禮。后期發展為書信常規敬語。
③ 空首
空首:空首與稽首所有前半部動作皆相同,引頭至手,頭手空懸與心平。空首是拜禮中較輕者,亦稱“拜手”。
應用:日常坐席時答拜應酬禮。
小結:在古時稽首,頓首,空首運用最廣,但是關于稽首、頓首頭至地還是手至地,稽顙、稽首、頓首區別與運用,先秦、兩漢、唐、宋、清經禮學者們各說不一。而且在實際運用中,拜禮是建立于正坐基礎之上的,當下生活中正坐場景已失,很多場合大揖禮幾乎替代了拜禮,漢字圈影響較大的日韓把經由揖禮演化而來的鞠躬禮,替代了很多場合下的拜禮。筆者在具體禮儀場合運用中也多有遇到如此實情,稽首、頓首已少用,清孫詒讓亦言“凡經典男子行禮單言‘拜’者,皆即空首。” 冠禮、婚禮、祭祀中我們大多都以空首替代其它拜禮,以揖禮替代了空首,更易踐行與接受。
④ 振動
振動是兩手相擊,振動其身,后雙手至地,頭至地,最終以廢首低肘的卑坐停留一段時間。只用于喪禮。后面發展中省去了兩手相擊振動的動作,只保留了“磕頭”習俗沿襲至今。
⑤ 吉拜
吉禮時行的拜禮,稱吉拜。手位皆男左女右。
⑥ 兇拜
兇拜是服三年之喪所行的兇禮。手位皆男右女左在上,與吉拜反之。
⑦ 奇拜
奇,讀為奇偶之奇,謂先屈一膝,今雅拜是也。或云:奇讀若倚。倚拜,謂持節、持戟拜,身倚之以拜。也有說是行一拜,與再拜相對應。
⑧ 褒拜
褒拜時行拜禮后為回報他人行禮的再拜,也稱為“報拜”。
⑨ 肅拜
《周禮》云:“肅拜,但俯下手,今時撎是也”。
肅拜,女子拜禮,不跪不鞠躬,屈膝低頭,為萬福禮源頭。軍禮中記載的男子肅拜,并非跪拜禮,由于甲胄在身不便跪拜,實為肅揖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