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安玄成,河北館陶人,是唐初著名政治家,也是名揚千古的諫官直臣。
魏征580年生于貧寒流的鄉下人家,幼時失父,生活更為清貧,不久出家做了道士。隋朝末年,時局動蕩,寺觀也非世外凈土,魏征參加了李密領導的瓦崗起義軍;李密為李淵、李世民所敗,瓦崗軍歸順大唐;在與竇建德部作戰中,瓦崗舊部失抻,補竇建德收編,魏征被封為起居舍人;不久,竇建德復被唐打敗,魏征等歸唐為好,替太子洗馬;太子發現魏征奇才,對他破格重用,倚為心腹謀士,魏征投桃報李,為太子與李世民爭奪天下繼承皇位出謀劃策;后經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用政變形式奪取皇權,打敗太子,繼位為唐太宗。魏征本來應被處死,但太宗欣賞他的耿直與才華,升他為諫議大無,后記至宰相,鄭國公。
魏征敢于直諫,先后向太宗陳諫200多條,成為諫臣典蕩。太宗問魏征,人君怎樣才能明,怎樣才是暗?魏征回答他"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勸太宗兼聽廣納;唐政權穩定后,他又提醒太宗,"居安思危""慎終如始";他犯顏直諫,不留情面,只要皇上有錯,決不姑息;一次,太宗被他說得惱羞成怒,退朝后恨恨地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死這個鄉巴佬!"長孫皇后忙問究竟,他說:"魏征常常當眾侮辱我,讓我下不了臺!"長孫皇后連忙向他道賀:"主明臣直,魏征如此忠直,是因為陛下是明主。"
魏征63歲時不幸病故,太宗聞訊后痛哭流涕地說:"用銅作鏡,可以整衣帽;用史作鏡,可以見興亡;用人作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死,我就失去了一面鏡子。"可見君臣感情相當深厚。
魏征的治國言論見于《貞觀政要》。他還寫有《隋書》總序和《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主編過《群書治要》。他的治國思想和忠直的精神,傳為后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