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暈這種現象說少見也不算少見,但說常見吧,也并不常見。不過,對于一些地方來說,日暈現象著實罕見,為什么呢?因為與它的形成條件有一定關系。今有網友發布了二連浩特出現日暈的圖片。那么,你知道日暈是怎么形成的嗎?一起來了解。
二連浩特出現日暈
今天有網友發布二連浩特日暈現象,并配文到:看!太陽戴上了它的大“美瞳”!
日暈是怎么形成的?
日暈是一種大氣現象。它形成的原因是在5000米的高空中出現了由冰晶構成的卷層云,卷層云中的冰晶經過太陽照射后會發生折射和反射等物理變化,陽光便分解成了紅、黃、綠、紫等多種顏色,這樣太陽周圍就出現一個巨大的彩色光環,稱為暈。
冬季的天空,會有一些水蒸氣,由于溫度較低,會形成卷積云或卷層云。這種云,含有大量的水蒸氣,由于遇冷凝固,它就形成了六菱形的小冰晶。幻日的出現,是由于日暈兩側的對稱點上,冰晶體變成無數面小鏡子,這些小鏡子紛紛反射陽光,顯得特別明亮,便會出2幾個太陽的虛像,這就是奇特的“幻日”了。如果氣象條件合適,我們能看見十幾個幻日。
日暈預示著什么?
民間有個諺語說“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日、月暈的出現,就意味著風雨天氣即將到來。所以,出現日暈現象并不是壞的預兆,只是一種正常的天氣變化,也沒有資料表明幻日和地震有關系。經過氣象局專家們的耐心解釋和宣傳,大慶市老百姓終于放下心來。這次幻日現象給許多老百姓虛驚一場。我們如果多掌握一些氣象知識,還可以根據氣象來預測天氣的變化。
據氣象專家介紹,日暈是一種常見的大氣光學現象,它的形成與高云有關。高云一般由微小的冰晶組成,這些冰晶相當于三棱鏡,當太陽光通過高云中蘊含的冰晶時,經過兩次折射、反射便形成了日暈。由于蘊含冰晶的高云一般是雷雨天氣入侵的“先鋒”,所以日暈的出現,往往預兆著天氣在短時間內便會轉壞。故民諺有“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之說。
專家解釋,由于四川盆地多以低云層為主,水汽大,一般情況下很難看到日暈。樂山市民之所以看到了清晰、完整的日暈,是因為前一天晚上市區一場大雨之后,第二天空中云層消散,空氣非常清新,再加上有新的雷雨天氣即將入侵,到下午1時許,空中水汽含量越來越高,蘊含冰晶的高云悄悄潛入市區上空,太陽光經過冰晶的折散和反射,便形成了巨大的日暈光圈。
出現時間和觀測方法:
日暈多出現于春夏季節,民間有“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的諺語,其意思就是若出現日暈的話,夜半三更將有雨,若出現月暈,則次日中午會刮風。日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為天氣變化的一種前兆,出現日暈天氣有可能轉陰或下雨,但說這種現象可以預兆氣候的旱澇、地震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日暈半徑的視角通常是22度和46度。人們通常可以肉眼觀察到“日暈”現象,云層中冰晶含量越大,光環也就越顯著,容易使人觀察到;反之,則無法形成“日暈”,或者即使形成也無法在地面上清楚地觀察到這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