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在文言文中有哪些含義
求在文言文中有哪些含義
求字在文言文中的含義。1、裘的古字,皮衣。例如。樂正求。出自《漢書》。2、請求,干請,乞助。例如。求,乞也。出自《增韻》。有求于我也。出自《戰(zhàn)國策》。3、追求,謀求,尋求,尋找。例如。求,索也。出自《玉篇》。求則得之,舍則失之。出自《孟子·告子上》。4、索取。例如。我之求也,此何罪,請殺我乎。出自《左傳·桓公十六年》。以城求璧。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列傳》。5、探索。例如。求思之深。出自王安石《游褒禪山記》。6、責(zé)備,責(zé)求。例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出自《論語·衛(wèi)靈公》。7、選擇。例如。求牛,求偶。8、招來。求善良。出自《禮記·學(xué)記》。9、貪求,貪婪。例如。不忮不求。10、通逑,聚合。例如。彼交匪敖,萬福來求。出自《詩·小雅·桑扈》。11、通賕,賄賂。例如。
導(dǎo)讀求字在文言文中的含義。1、裘的古字,皮衣。例如。樂正求。出自《漢書》。2、請求,干請,乞助。例如。求,乞也。出自《增韻》。有求于我也。出自《戰(zhàn)國策》。3、追求,謀求,尋求,尋找。例如。求,索也。出自《玉篇》。求則得之,舍則失之。出自《孟子·告子上》。4、索取。例如。我之求也,此何罪,請殺我乎。出自《左傳·桓公十六年》。以城求璧。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列傳》。5、探索。例如。求思之深。出自王安石《游褒禪山記》。6、責(zé)備,責(zé)求。例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出自《論語·衛(wèi)靈公》。7、選擇。例如。求牛,求偶。8、招來。求善良。出自《禮記·學(xué)記》。9、貪求,貪婪。例如。不忮不求。10、通逑,聚合。例如。彼交匪敖,萬福來求。出自《詩·小雅·桑扈》。11、通賕,賄賂。例如。

求字在文言文中的含義:
1、裘的古字,皮衣。
例如:
樂正求。出自《漢書》。
2、請求,干請,乞助。
例如:
求,乞也。出自《增韻》。
有求于我也。出自《戰(zhàn)國策》。
3、追求,謀求,尋求,尋找。
例如:
求,索也。出自《玉篇》。
求則得之,舍則失之。出自《孟子·告子上》。
4、索取。
例如:
我之求也,此何罪,請殺我乎。出自《左傳·桓公十六年》。
以城求璧。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列傳》。
5、探索。
例如:
求思之深。出自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6、責(zé)備,責(zé)求。
例如: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出自《論語·衛(wèi)靈公》。
7、選擇 。
例如:
求牛,求偶。
8、招來。求善良。出自《禮記·學(xué)記》。
9、貪求,貪婪。
例如:
不忮不求。
10、通逑,聚合。
例如:
彼交匪敖,萬福來求。出自《詩·小雅·桑扈》。
11、通賕,賄賂。
例如:
阜其財(cái)求。出自《國語·周語上》。
求在文言文中有哪些含義
求字在文言文中的含義。1、裘的古字,皮衣。例如。樂正求。出自《漢書》。2、請求,干請,乞助。例如。求,乞也。出自《增韻》。有求于我也。出自《戰(zhàn)國策》。3、追求,謀求,尋求,尋找。例如。求,索也。出自《玉篇》。求則得之,舍則失之。出自《孟子·告子上》。4、索取。例如。我之求也,此何罪,請殺我乎。出自《左傳·桓公十六年》。以城求璧。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列傳》。5、探索。例如。求思之深。出自王安石《游褒禪山記》。6、責(zé)備,責(zé)求。例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出自《論語·衛(wèi)靈公》。7、選擇。例如。求牛,求偶。8、招來。求善良。出自《禮記·學(xué)記》。9、貪求,貪婪。例如。不忮不求。10、通逑,聚合。例如。彼交匪敖,萬福來求。出自《詩·小雅·桑扈》。11、通賕,賄賂。例如。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