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鹽堿化是指土壤含鹽量太高,一般指超過百分之零點三,而使農作物低產或不能生長。
兩個成因:
1、氣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于臨界水位;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鹽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該地區又比較干旱,由于毛細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發后,便留下鹽分,日積月累,土壤含鹽量逐漸增加,形成鹽堿土;
2、地勢低洼,且沒有排水出路,則洼地水份蒸發后,即留下鹽份,也會形成鹽堿地。
不利影響:
1、土壤板結與肥力下降;
2、不利于農作物吸收養分,阻礙作物生長。
防治:
1、水利改良措施,主要從灌溉、排水、放淤、種稻、防滲等方面改善;
2、農業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種、輪作、間種套種等;
3、生物改良措施,種植耐鹽植物和牧草、綠肥、植樹造林等;
4、化學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質,如石膏、磷石膏、亞硫酸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