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習俗活動有哪些
作為最后一個月“臘月”中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大寒,雖是農(nóng)閑時節(jié),但家家都在“忙”——忙過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風俗。所謂“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農(nóng)歷新年這段時間,民間會有一系列活動,歸納起來至少有十大風俗,分別是:“食糯”、“喝粥”、“縱飲”、“做牙”、“掃塵”、“糊窗”、“蒸供”、“趕婚”、“趕集”、“洗浴”等。
“食糯”,就是大寒節(jié)氣這天,古人流行吃糯米制作的食物。
“喝粥”,即俗話說的“喝臘八粥”,臘月逢八日喝粥風俗由來已久,這種粥由米、豆、棗、蓮、花生、枸杞、栗子、果仁、桂圓、葡萄干、核桃仁等放一起熬制而成。
“縱飲”,指放開宴樂,縱情喝酒。東漢蔡邕《獨斷》稱:“臘者,歲終大祭,縱吏人宴飲也”。
“做牙”,亦稱“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儀式,俗稱的美餐一頓為“打牙祭”即由此而來。做牙有“頭牙”和“尾牙”的講究,頭牙在農(nóng)歷的二月二,尾牙則在臘月十六,全家坐一起“食尾牙”。
但對雇工來說,尾牙可不好食,因為雇主往往會在餐桌上決定雇工來年的去留,故有“吃頭牙粘嘴須,吃尾牙面憂憂”一說。尾牙餐很豐盛,硬菜少不了一只雞。過去不好明說解雇,便用雞頭示意,雞頭朝誰表示解雇誰。
因為有這種“潛規(guī)則”,為了讓辛苦一年的雇工好好用完年終大餐,有的好心雇主會將雞頭朝自己或是直接去掉雞頭,現(xiàn)代企業(yè)流行的“年會”即是尾牙祭的遺俗。
“除塵”,又稱“除陳”、“打塵”,就是大掃除:“家家刷墻,掃除不祥”,把窮運掃除掉;反之,“臘月不除塵,來年招瘟神。”除塵一般放在臘月二十三、二十四進行,即“祭灶”日,除塵時要忌言語,講究“悶聲發(fā)財”。
“糊窗”,就是用新紙裱糊窗戶,“糊窗戶,換吉祥。”為了美觀,有的人家會剪一些吉祥圖案貼在窗戶上,故又稱“貼窗花”,一般放在臘月二十五進行。
“蒸供”,就是準備祭祀用的供品,過去供奉用的糕點、餑餑、饅頭都是用面蒸制的,故稱。
“趕婚”,迷信說臘月底諸神上天“匯報一年工作情況”去了,這時的人間百無禁忌,趕在這時婚娶不用挑日子,又是農(nóng)閑,所以舊時民間景象是“歲晏鄉(xiāng)村嫁娶忙”。
“趕集”,即傳統(tǒng)的趕年集,購買臘祭用品,置辦年貨。
“洗浴”,與“除塵”有相同用意,是搞好個人衛(wèi)生,寓意洗去一年煩惱和晦氣。所以年底再忙也得理個發(fā)、洗個澡,即老話所說的“有錢沒錢,洗澡過年”。
大寒習俗活動有哪些——尾牙祭
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nóng)村,每到大寒節(jié),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jié)慶。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節(jié)慶春節(jié)也處于這一節(jié)氣中。大寒節(jié)氣中充滿了喜悅與歡樂的氣氛,是一個歡快輕松的節(jié)氣。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nóng)歷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jù)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板第二年要解雇誰。因此有些老板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過個安穩(wěn)年。
尾牙祭的含義:
「牙」是中國民間祭拜土地公的儀式。傳統(tǒng)習俗中,作生意的人在農(nóng)歷每月初二及十六日,都必須準備一些三牲四果、香枝與紙錢等、祭拜地基主(土地最早的主人)以及土地公,在牲禮當中不可少的是一只雄雞拔毛煮熟的白斬雞,這是用來象徵生意興隆的。而祭拜後的菜肴可以給家人或員工打打牙祭,因此也稱為「作牙」;農(nóng)歷的二月二日是頭牙,十二月十六日是尾牙。
作牙
「作牙」的起源出於善良的社會風俗習慣,代代相傳。所謂「牙」字,為「牙旗」之簡稱,因古時荒地滿目,未經(jīng)開墾之地,時有相爭開拓,致有格斗、毆打等事發(fā)生。為識別起見,各地區(qū)(或軍旗)之西邊,均畫有獸牙之形狀,如牛角、羊角…等,以代表各地區(qū)之人員,或族人,或者軍隊的標志;至於古代商場的買賣介紹人,往往被稱為「牙郎」或「牙儈」、「牽鉤仔」,故商人向「牙郎」們請客致謝等方式,拜祭土地公的節(jié)目,稱為「做牙」。
頭牙
頭牙也正是土地公的生日,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一般農(nóng)家在農(nóng)歷二月初二這天舉行「春祭」,祈求一年五谷豐收并祝福土地公萬壽無疆;八月十五(農(nóng)歷不分日或號)還要祭拜一次,稱為「秋祭」,在五谷有了收成時感謝土地公賜給人們的豐收。土地公是老百姓的守護神,崇拜土地公是根源於人類對土地的信仰,主要為求生命繁衍或農(nóng)作物豐收。在神明里,土地公并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神,反而更親近人間,人們遇見任何問題,都會找上深入民間的土地公,祈求豐收、生意繁榮,就連治病、升官、轉(zhuǎn)職也找他幫忙;臺灣的土地公特別多,所以有「田頭田尾土地公」的說法。
尾牙
農(nóng)歷十二月十六日為一年中最後一次的祭祀活動俗稱「尾牙」。古時有一詩句「一年夥計酬杯酒,萬戶香煙謝土神」,這是舊時詩人述的尾牙情景。上聯(lián)「杯酒」是用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的典故說東家要辭退夥計;下聯(lián)是尾牙時節(jié)家家戶戶都在祭祀土地公。民間在二月初二土地公誕辰祭拜之後,東家即宴請夥計,到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這天,商家們?yōu)榱烁兄x土地公一年的照顧,都會準備豐富的祭品來酬謝土地公,而祭拜完的東西就會犒賞給員工們,。
早期,一般商家或工廠要解雇夥計或工人都利用「食尾牙」這一餐來暗示。不過,舊時的人較為厚道,如果不是夥計實在不行,或是東家的事業(yè)經(jīng)營不佳。是不會隨便辭退夥計,辭退的方式也不是發(fā)下一張解雇通知或者資遣,都在尾牙宴中暗示,告知員工被解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