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什么食物好 冬至養生和習俗所吃的食物
一、冬至吃什么食物好——養生吃
羊肉
羊肉性味甘溫,入脾,胃,心,腎經,含水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等元素,具有溫補脾腎,益氣養血的功效,用于治療脾腎虛汗,氣血虧虛,陽萎,早泄,面色萎黃,心慌不寧,腹痛腹瀉,尿頻,遺尿,畏寒肢冷,腰膝冷疼,四肢無力等癥。
紅棗
冬至首選紅棗進補,秋食紅棗是滋陰潤燥、宜肺補氣的清補食品。長期食用可以面色紅潤,能夠健脾養胃,補氣血,是天然的美容藥,每天食用幾顆紅棗(不超過5個),會感覺渾身暖暖的。
蘿卜
民間有言:“冬至蘿卜夏至姜,適時進食無病痛。”又說:“冬季蘿卜賽過小人參。”所以冬至吃蘿卜最滋補,在冬至夜,正適合燉上一鍋熱乎乎的蘿卜排骨湯,補充營養,滋補身體,又能增強抗寒能力。
姜茶
冬至吃姜茶可以驅寒保暖,姜茶加入適量的紅糖,女生經常喝能活血化淤、調經的作用。人在清晨之時,胃中之氣有待升發,姜味辛性溫,含有姜辣素等活性成分,吃點姜可以健脾溫胃,為一天中食物的消化吸收做好“鋪墊”,并且姜中的揮發油可加快血液循環、興奮神經,使全身變得溫暖。
老紅糖
冬至吃紅糖的營養價值高,是很適合女生的滋補食品。每天適當的喝一些紅糖,可以有效的幫助女生補鐵補血,而且女生在月經期喝紅糖可以幫助女性舒緩經期的不適。
二、冬至吃什么食物好——傳統食物
吃水餃
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吃湯圓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羊肉湯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現山東滕州一帶,這天被稱作數九,節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數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對個人對長輩對家庭都為圖個好兆頭。
滕州羊肉湯主要將羊骨頭一起投入大鍋里熬湯,再將切成砣的新鮮羊肉與清洗干凈的羊雜一起投入湯鍋中煮。煮熟后撈起來瀝干,然后切成薄片放入滾開水里一氽,再倒入湯碗中,沖入滾燙雪白的羊湯水,撒上碧綠的蔥花,一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羊肉湯就做成了。配上一個由辣椒油、花椒面、鹽、味精等調和就成羊肉湯。
八寶粥
熱騰騰的八寶粥很適合冬天飲食溫熱軟的要求,中醫認為食粥可健脾溫胃,且有一定的滋陰作用,正好對抗冬季干燥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