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住宿的寺廟有:報國寺、清音閣、息心所、華嚴(yán)頂、洗象池、金頂臥云庵、仙峰寺和洪椿坪。價格:一個多人間床位10元到30元不等,雙人間一個房間60元到160元不等。值得注意的是,峨眉山寺廟住宿是不接受預(yù)訂的。
寺廟簡介:
1、報國寺,是峨眉山的門戶,坐落于峨眉山腳下,背靠雄偉的光明山,面對秀巧的鳳凰包,是峨眉山最大的一座寺廟,被稱為峨眉山第一景,原名“會宗堂”。報國寺始建于明代萬歷四十三年,明末毀于大火。清朝順治十一年,由聞達(dá)禪師重建,康熙帝敕名為報國寺,其匾額為康熙親自書寫。清嘉慶和光緒時經(jīng)過兩次擴建,現(xiàn)已成為四重殿宇和亭臺樓閣俱全的宏大廟宇;
2、清音閣,隱現(xiàn)于牛心嶺下,左黑龍江,右白龍江,兩水合抱,“黑白二水洗牛心”成為峨眉山著名景觀之一,閣下有雙飛橋,“雙橋清音”為峨眉山勝景。清音閣是公元877年,由慧通禪師所創(chuàng)建,原名“集云閣”,清朝康熙時期重建,改名清音閣,殿宇供奉著釋迦、普賢、文殊三尊佛像;
3、息心所,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間,當(dāng)時是一座小庵,相傳古時候是息心居士靜習(xí)的地方,后來開建為寺廟,故被命名為息心所。明末清初荒廢,乾隆年間德輝和尚重建寺宇,現(xiàn)存寺院為清光緒初年建筑,殿內(nèi)供奉著觀音和藥師佛;
4、華嚴(yán)頂,清雍正七年,由通融、慧先兩位僧人相繼擴建為寺廟,取名華嚴(yán)頂,后又幾毀幾建。華嚴(yán)頂在峨眉山九嶺崗頂峰,其四周云遮霧蓋,下臨天梯,可仰瞻金頂之奇,俯覽玉筍之秀,所以這里有“小金頂”之稱。“華嚴(yán)觀云”是峨嵋山的著名景色之一;
5、洗象池,原名“初喜亭”,清康熙年間建立。傳說古時佛教始祖釋迦牟尼的大弟子普賢菩薩騎象登山時,曾在寺前一六方池中汲水洗象,因此而得名。洗象池屬高寒地帶,雨雪較重,故而其殿矮小,且用鉛皮蓋房,其中有彌勒殿、大雄寶殿和觀音殿;
6、臥云庵,始建于唐代,被火燒毀后,又由清初可聞禪師重修。因其位處攝身巖畔,白云上涌時,寺廟如同臥在云上,因此得名。臥云庵現(xiàn)為中國海拔最高的漢傳佛教寺廟;
7、仙峰寺,古名“慈延寺”,仙峰禪院,因旁靠仙峰巖而得名。宋代時為小寺廟,明朝萬歷年間經(jīng)本炯和尚擴建并改名仙峰寺,后毀于火災(zāi),現(xiàn)建筑物是由清朝乾隆時泰安和尚重建;
8、洪椿坪,又名“千佛庵”,明代楚山大師始建,德心和尚續(xù)建,因寺外有千年洪椿古樹而改名洪椿坪。寺中有清代乾隆年間的“正明司碑”,是四川唯一的木質(zhì)漢藏文木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