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無我”是一種無私奉獻,忘我擔當的寶貴精神。其中包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公仆”理念,表達了對人民的深厚情懷,“無我”的概念在道家和佛家的用典中較多。
《莊子·齊物論》中就有句話:“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意思是世間的種種情態,都是附著于“我”而生,有“我”這個主體在,就有分別,比如你和我的區別,我和他的區別,一有分別,各種情態便產生了,喜怒哀樂、能言善辯。但莊子說,這種對立概念中的“我”只是“假我”,并非“真我”,所以要破除對立。
《莊子·逍遙游》也說過:“至人無己”,“無己”就是“無我”,這是莊子心目中圣人的境界。
這個“無我”的思想被佛家發揚光大了。佛家甚至要將莊子追求的“真我”都要破掉,因為這同樣是一個妄想執著。只有徹底“無我”,才能截斷生死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