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民間,農歷七月是一個人們非常重視的月份,這是因為在此月中存在一個祭祖大節:中元節。在這段時間中,民間流傳著很多傳統風俗,比如半夜不出門、不在河邊走等等。當然,中元節最重大的活動莫過于祭祖,這其實也是華夏民族孝道的一種體現。
初一開啟三十閉合
在我國民間的傳說中,陰歷七月被稱為鬼月,而從這個月的初一這天開始,便是鬼門關開啟的日子。一直到七月十五中元節,鬼門關大開,此時鬼節達到高峰,此后鬼門關逐漸閉合,到三十日鬼門關徹底關閉。在此段時間中,下界的陰靈返回陽間跟親人團聚,也有多無家可歸的孤魂野鬼,陰間的無主孤魂都會涌到陽間,徘徊于任何人跡可到的地方找東西吃,所以要多燒紙錢給他們免得怨氣太重了。
放小船
中元節放小船的習俗起源于清朝滿族。每逢七月十五,上到王公貴族下到小門小戶都要舉辦各種活動來紀念祖先,以表孝心,并祈求全年風調雨順大豐收。屆時,身處異鄉的同胞將緬懷親人、思念家鄉的心愿付諸順流而下的小船。現我國廣州地區滿族人仍保留有七月十五日在水中放小船,內書“直上長白”等語的習俗。有的地方則舉行劃船比賽來慶祝節日。
跳天燈
在我國廣西一帶,每逢七月十五中元節,人們都會舉行盛大的跳天燈活動。在過去,跳天燈活動多是一些迎神賽會、 現已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民間體育活動。開頭由一人帶頭敲打木魚,按節奏有規律地在每行燈中穿來跳去,到行角轉彎處,每人都要做一些亮相的跳步轉彎動作,并吹打各自手中所持的樂器及道具。夜間觀跳天燈的場面,宛如長龍在星光中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