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花倚石忽已暝。意思:無數山巖重疊,道路盤旋彎曲,方向不定,迷戀著花,依倚著石頭,不覺天色已晚。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詩作《夢游天姥吟留別》。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游仙詩。此詩以記夢為由,抒寫了對光明、自由的渴求,對黑暗現實的不滿,表現了蔑視權貴、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詩人運用豐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膽夸張的手法,組成一幅亦虛亦實、亦幻亦真的夢游圖。全詩構思精密,意境雄偉,內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感慨深沉激烈,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其在形式上雜言相間,兼用騷體,不受律束,筆隨興至,體制解放,堪稱絕世名作。
夢游天姥吟留別(節選):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譯文:海外來客們談起瀛洲,煙波渺茫實在難以尋求。越中來人說起天姥山,在云霧忽明忽暗間有人可以看見。天姥山仿佛連接著天遮斷了天空,山勢高峻超過五岳,遮掩過赤城山。天臺山雖高四萬八千丈,面對著它好像要向東南傾斜拜倒一樣。我根據越人說的話夢游到吳越,一天夜晚飛渡過明月映照下的鏡湖。鏡湖上的月光照著我的影子,一直伴隨我到了剡溪。謝靈運住的地方如今還在,清澈的湖水蕩漾,猿猴清啼。我腳上穿著謝公當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見了從海上升起的太陽,在半空中傳來天雞報曉的叫聲。無數山巖重疊,道路盤旋彎曲,方向不定,迷戀著花,依倚著石頭,不覺天色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