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紗帽:為古代官吏戴的一種帽子,后來也用來比喻官位。
烏紗帽原是民間常見的一種便帽,官員頭戴烏紗帽起源于東晉,但作為正式“官服”的一個組成部分,卻始于隋朝,興盛于唐朝,到宋朝時加上了雙翅,烏紗帽按照官階在材質(zhì)和式樣上有區(qū)別。明朝以后,烏紗帽才正式成為做官為宦的代名詞。
《兩袖清風(fēng)》片段:
于謙是我國明代一位杰出的詩人。他一生為官清廉,受到百姓的愛戴。這首題為《石灰吟》的詩,就是他人品的自我寫照。于謙曾經(jīng)在河南、山西做官。當時,地方官員每年要輪流到京城接受考查。一些貪官為了保住自己的“烏紗帽”,就用從老百姓那里搜刮來的錢財,向京城的上司行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