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莒國的詳細資料
歷史上的莒國的詳細資料
莒國,周朝諸侯國,國君為己姓。建國于公元前1046年,建國君主是己茲輿期。是山東東夷中最強的國家,顧棟高《春秋大事表》敘述:莒雖小國,東夷之雄者也,其為患不減于荊、吳。莒國,至商代為姑幕侯國,周為莒國,漢為城陽國,后為州為縣。古老而年輕的莒地,在數千年的歲月中,積沉了豐厚的文化,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從莒縣陵陽河出土的刻有象形文字的大口尊和陶質牛角號,把華夏文明史上推了一千年。齊桓公為公子時,曾到莒國避難,留下“勿忘在莒”的典故。公元前431年莒國為楚國所滅,但是莒國的全境后來為齊國占領。《漢書·地理志》記載說莒傳“三十世為楚所滅”。公元前284年燕將樂毅聯合五國攻田齊,占領齊國大部,田單輔佐齊襄王憑借莒、即墨二城復國。莒國故城是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文化名城。
導讀莒國,周朝諸侯國,國君為己姓。建國于公元前1046年,建國君主是己茲輿期。是山東東夷中最強的國家,顧棟高《春秋大事表》敘述:莒雖小國,東夷之雄者也,其為患不減于荊、吳。莒國,至商代為姑幕侯國,周為莒國,漢為城陽國,后為州為縣。古老而年輕的莒地,在數千年的歲月中,積沉了豐厚的文化,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從莒縣陵陽河出土的刻有象形文字的大口尊和陶質牛角號,把華夏文明史上推了一千年。齊桓公為公子時,曾到莒國避難,留下“勿忘在莒”的典故。公元前431年莒國為楚國所滅,但是莒國的全境后來為齊國占領。《漢書·地理志》記載說莒傳“三十世為楚所滅”。公元前284年燕將樂毅聯合五國攻田齊,占領齊國大部,田單輔佐齊襄王憑借莒、即墨二城復國。莒國故城是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文化名城。

莒國,周朝諸侯國,國君為己姓。建國于公元前1046年,建國君主是己茲輿期。是山東東夷中最強的國家,顧棟高《春秋大事表》敘述:莒雖小國,東夷之雄者也,其為患不減于荊、吳。莒國,至商代為姑幕侯國,周為莒國,漢為城陽國,后為州為縣。古老而年輕的莒地,在數千年的歲月中,積沉了豐厚的文化,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從莒縣陵陽河出土的刻有象形文字的大口尊和陶質牛角號,把華夏文明史上推了一千年。齊桓公為公子時,曾到莒國避難,留下“勿忘在莒”的典故。公元前431年莒國為楚國所滅,但是莒國的全境后來為齊國占領。《漢書·地理志》記載說莒傳“三十世為楚所滅”。公元前284年燕將樂毅聯合五國攻田齊,占領齊國大部,田單輔佐齊襄王憑借莒、即墨二城復國。莒國故城是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文化名城。
歷史上的莒國的詳細資料
莒國,周朝諸侯國,國君為己姓。建國于公元前1046年,建國君主是己茲輿期。是山東東夷中最強的國家,顧棟高《春秋大事表》敘述:莒雖小國,東夷之雄者也,其為患不減于荊、吳。莒國,至商代為姑幕侯國,周為莒國,漢為城陽國,后為州為縣。古老而年輕的莒地,在數千年的歲月中,積沉了豐厚的文化,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從莒縣陵陽河出土的刻有象形文字的大口尊和陶質牛角號,把華夏文明史上推了一千年。齊桓公為公子時,曾到莒國避難,留下“勿忘在莒”的典故。公元前431年莒國為楚國所滅,但是莒國的全境后來為齊國占領。《漢書·地理志》記載說莒傳“三十世為楚所滅”。公元前284年燕將樂毅聯合五國攻田齊,占領齊國大部,田單輔佐齊襄王憑借莒、即墨二城復國。莒國故城是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文化名城。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