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到了小寒--第二十三個節氣。很多人不知道二十四節氣怎么來的?它們分別都有哪些?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一一介紹。
二十四節氣是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它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是古人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形成于在春秋戰國時期。
為什么要古人要總結出二十四節氣呢?由于中國農歷是一種“陰陽歷”,即根據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制定的,不能完全反映出太陽運行周期,但中國又是一個農業社會,而農事是根據太陽運行情況進行,所以在歷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
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即十二個節(節氣)十二個氣(中氣)。即一個月之內有一節一氣,每兩節氣相距,平均約三十天又十分之四,而陰歷每月之日數.則為二十九天半,故約每三十四個月,必遇有兩月僅有節而無氣、及有氣而無節者。有節無氣之月,即農歷之閏月,有氣無節之月不為閏月。二十四節氣可用以下一首詩概括:
立春正月節 雨水正月氣
驚蟄二月節 春分二月氣
清明三月節 谷雨三月氣
立夏四月節 小滿四月氣
芒種五月節 夏至五月氣
小暑六月節 大暑六月氣
立秋七月節 處暑七月氣
白露八月節 秋分八月氣
寒露九月節 霜降九月氣
立冬十月節 小雪十月氣
大雪十一月節 冬至十一月氣
小寒十二月節 大寒十二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