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跟其弟弟蘇澈是同胞兄弟,而且一同中進士,兄弟倆和父親蘇洵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人稱“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兄弟情深,蘇軾的那首“明月幾時有”就是想念弟弟的。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澈合稱三蘇。他在文學(xué)藝術(shù)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方面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xué)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有《東坡樂府》。
蘇澈(1039-1112)北宋散文家。與其父蘇洵、兄蘇軾合稱“三蘇”,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崇寧三年(1104),蘇轍在潁川定居,過田園隱逸生活,筑室曰“遺老齋”,自號“潁濱遺老”,以讀書著述、默坐參禪為事。死后追復(fù)端明殿學(xué)士,謚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