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我國的人而言,中華的傳統(tǒng)民俗是在心中根深蒂固的,也正是因為這些傳統(tǒng),才使得我們國家的民族特色顯著,由于習俗過于豐富,每個節(jié)日有屬于它的風俗,各個地區(qū)也會有著不同的習俗,這些是我們不能忘卻的。
初一到初三的習俗
人們在春節(jié)時一定會聽到大年初一是不能用掃帚的說法,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除夕前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大年初二:迎婿日--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飯。
大年初三稱為“小年朝”,也稱為“赤狗日”,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傳說這天容易與人發(fā)生口角爭執(zhí)。在這天,如果沒有要事,人們一般是減少外出的。
初四到初七的習俗
大年初四被人們譽為是灶王回家的日子,所以人們都要守在家中,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并燃放鞭炮,以示恭迎。打掃年貨。室內(nèi)撣塵,屋內(nèi)掃地,垃圾堆到院中準備“扔窮。
大年初五,是財神的生日,家家戶戶喜迎財神,是過年最重要的活動之一。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大年初六,宜開市交易與出行祈福。舊俗春節(jié)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guān)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圣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大年初七這天,人們會過“人日”,即人的生日。漢民族認為,正月初七是“人類的生日”。這個習俗在我國至少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小年的習俗
小年的習俗有很多,其中必須要做的便是貼灶神畫像,祭灶,其實小年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除了供奉糖瓜、糕點,還要換灶神畫像。把舊的灶神畫像揭下的同時,每家每戶都會“請”回家里一副灶神的新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