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禪山記》賞析:
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辭職回家的歸途中游覽了褒禪山后,在同年7月以追憶形式寫下這篇游記。這篇游記因事見理,夾敘夾議,其中闡述的諸多思想,不僅在當時難能可貴,在當今社會也具有極其深遠的現實意義。“世之奇?zhèn)ァ⒐骞帧⒎浅V^,常在險遠”更成為世人常用的名言。
知識點:
1、第一段先概括介紹褒禪山,然后寫發(fā)現仆碑,又從碑上殘文看出此山原名“花山”。
2、第二段具體寫游洞。先略寫前洞和后洞的概況,后較詳細地敘述游后洞的經過,表達了“不得極夫游之樂”的懊悔心情。
3、第三段寫游山的心得體會。先充分肯定古人的“求思”精神,再拿世人的避難就易同它對比,然后精辟地闡述了宏偉的目標、險遠的道路與必不可少的主客觀條件三方面的內在聯系。
4、第四段就仆碑足以證訛一事,指出求學的人們對于學問應該取“深思而慎取”的態(tài)度。
5、第五段交代同游者的姓名和寫作這篇文章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