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年來,老一輩的人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傳統,這些傳統又有著不同的民族特色,即使是在同一個節日,有些民族的習俗卻有著它們特色,這也說明了傳統的重要性,不管是在哪個民族,都會在傳統節日小年這天遵守儀式感。
小年和大年的區別
小年和大年是不一致的,小年及臘月二十三日,大年即是農歷正月一。小年又稱祭灶或送灶神。蒙古民族對火格外崇拜,認為火神可以賜給人類幸福與財富。過小年講究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喝團圓酒。到了晚間送灶神時把各樣供品取一點扔進火里,接著家人們就圍著火焰開始祈禱。
小年和大年是什么意思
小年與大年的習俗不一,日期也不一樣。小年是臘月二十三,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據說這一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于男子。由于中國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須隨時烹煮。大年,從臘月最末一天開始,一般認為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為止,亦有未出正月就是年的說法。這天也有著各種各樣的民俗活動等著人們去做。
有著怎樣的習俗
掃房子:每當每年臘月二十三的時候便是大掃除的日子,家家戶戶開始打掃衛生,從天花板到各個角落都不放過,將屋子清理得非常干凈,寓意辭舊迎新,接收很好的運勢。
吃餃子: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在小年的時候,這個食物依舊是北方居民不可缺少的,家家戶戶會老早就開始制作,到了節日當天,可用來祭祀灶王當做供品,之后也要煮了與家人們分享這份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