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官員等級是使用掛在袍服外的佩掛“組綬”的方式來區別高低的,組是官印上的絳帶,綬是用彩絲織成的長條形飾物,蓋住裝印的鞶囊或系于腹前及腰側,故稱印綬。
以綬的顏色標示身份的高低:
帝皇黃赤綬四彩,黃赤紺縹,長二丈九尺九寸,五百首。
諸侯王赤綬四彩,赤黃縹紺,長二丈一尺,三百首。
公侯將軍金印紫綬二彩,紫白,長一丈七尺,一百八十首。
九卿銀印青綬三彩,青白紅,長一丈七尺,一百二十首。
千、六百石銅印墨綬三彩。
四、三、二百石銅印黃綬。
平時官員隨身攜帶官印,裝于腰間的鞶囊中,將綬帶垂于外邊,綬帶一端打雙結,一端垂于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