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著作:《中國哲學史大綱》,《嘗試集》、《胡適文存》、《胡適文存二集》、《胡適文存三集》、《戴東贏的哲學》、《白話文學史》、《胡適文選》、《胡適論學近著》、《四十自述》、《藏暉室札記》、《胡適日記》等。
胡適,原名嗣穈,學名洪骍,字希疆,筆名胡適,字適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罩菘兿?,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于世。
幼年就讀于家鄉私塾,19歲考取庚子賠款官費生,留學美國,師從哲學家約翰·杜威,1917年夏回國,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編輯部,大力提倡白話文,宣揚個性解放、思想自由,與陳獨秀同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他的文章從創作理論的角度闡述新舊文學的區別,提倡新文學創作,翻譯法國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從事白話文學的創作。他于1917年發表的白話詩是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批新詩。信奉實用主義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