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有什么風俗 瑤族的文化風俗簡介
瑤族,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語言分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瑤語支、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瑤族是古代東方“九黎”中的一支,是中國華南地區(qū)分布最廣的少數(shù)民族,是中國最長壽的民族之一,傳說瑤族為盤瓠和帝嚳之女三公主的后裔。瑤族廣泛分布在亞、歐、美、澳等各大洲,民族主體在中國,分布在廣西、湖南、廣東、云南、貴州和江西五省(區(qū))的130多個縣里,其中以廣西為最多。
瑤族的婚俗:
爬樓
茶山瑤年輕人“爬樓”聚居在廣西大瑤山的瑤族同胞,受居住地域的影響,在婚嫁上基本保持著傳統(tǒng)習俗。
這里生活在大瑤山的茶山瑤,是瑤族的一個支系,意即住在山上的人。茶山瑤的小伙子為了尋求愛情,至今流行著的“爬樓”風俗,獨具民族風情。茶山瑤村落一般依山傍水,較大而集中,其住宅均為兩層木樓。門面和吊樓部分,雕龍刻鳳,涂油抹彩,好似一頂花轎懸掛山中。清靜的吊樓是成年姑娘社交活動的場所。走進吊樓樓的大門,便會發(fā)現(xiàn) 聚居在廣西大瑤山的瑤族同胞,受居住地域的影響,在婚嫁上基本保持著傳統(tǒng)習俗。這里生活在大瑤山的茶山瑤。
嫁女又嫁郎
金秀瑤族自治縣是我國最早成立的瑤族自治縣,境內因匯聚著盤瑤、花藍瑤、茶山瑤、山子瑤、坳瑤等5個支系的。
瑤族嫁男和嫁女
瑤族而被稱為“世界瑤族之鄉(xiāng)”。已故的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曾說:“大瑤山的瑤族是全國支系較多,民俗表現(xiàn)最為典型的。目前世界人類研究的兩個民族熱點,其中就有瑤族。世界瑤族研究中心在中國,中國瑤族研究中心在金秀。”瑤族群眾在生活中形成了深厚質樸、絢麗多彩的瑤族文化和風俗習慣。瑤家婚嫁禮儀,涵蓋了瑤族豐富。盤瑤婚期大多在秋收之后,春節(jié)之前,分“嫁女”和“嫁郎”兩種。舉行正式婚禮之前,必須經(jīng)過擇偶、提親、訂婚等過程。婚宴“正酒”三餐,“偏酒”(早餐、宵夜)六餐。第四日早上親客告辭,男家各送一份“奶頭禮”(亦謂小源禮),即:送岳父母豬腿各八至九公斤,其它豬肉四到五公斤。第四或第五天,夫妻回門住一宿,同回后方圓房。
瑤族飲食民俗:
大多數(shù)瑤族以大米為主食,部分高寒山區(qū)以玉米為主食,蕎麥、小米等為雜糧。常吃的蔬菜有各種瓜類、豆類、青菜、蘿卜、辣椒等,蔬菜通過制成干菜或腌菜來保存。瑤族喜食各種野生菌類、野菜,如竹筍、香菇、木耳、蕨菜、香椿、黃花等。肉類以家養(yǎng)畜禽肉為主,常加工成臘肉,喜歡吃昆蟲類食品,如蜂蛹、蠶蛹、知了、蜻蜓、松樹蛹、葛藤蛹等。瑤族人還喜歡自己加工制作蔗糖、紅薯糖、蜂糖等。
瑤族民居:
瑤族是山地民族,居住于山區(qū)和半山區(qū),山清水秀,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瑤族村寨遠離城鎮(zhèn)集市,多建于近林靠水的高山地帶,運輸全靠人背馬馱。一般二三十戶自成村落,村與村大都相距十數(shù)里或數(shù)十里。由于受宗教觀念的影響,瑤族一般認為建蓋新房事關家業(yè)的興衰,因此把它作為一樁大事來辦理。房址的選擇要請師傅看風水,并根據(jù)房主的生辰、命相決定動土的吉日和房門的朝向。在木工動工時要舉行簡單的祭祀魯班儀式,立房梁時要殺雞舉行隆重的祭祀魯班儀式,宴請幫忙建房的鄰里和親朋好友。房屋建好后要殺雞祭祀祖先,然后擇吉日搬入。
瑤族禮儀禁忌:
瑤族是十分注重禮儀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禮儀禁忌。路途相遇,不論相識與否,都要熱情打招呼,否則被視為不懂禮貌。平日里洗臉盆不能拿來洗腳。用餐時忌諱互用碗筷。忌諱衣褲當戶曬。忌諱在屋內亂吐口痰。豬日不殺豬,雞日不殺雞,牛馬日不買賣牛馬。有客人到家,客人先要與主婦打招呼,主人才高興,否則被認為傲慢無禮。款待客人時,雞、肉、鹽一排排地放在碗里,無論主客,必須依次夾吃,不得紊亂。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飯都由婦女代為裝飯。鹽在瑤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瑤區(qū)不產(chǎn)鹽,但又不能缺少鹽。鹽在瑤族中是請道公、至親的大禮,俗叫“鹽信”。凡接到“鹽信”者,無論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丟開,按時赴約。
瑤族十分尊敬長輩與老人。路遇老人要主動打招呼,并讓到路的下方。騎馬者,見到老人時必須立即下馬。在老人或長輩面前,不蹺二郎腿,不說污穢的話,不隨地吐口痰,不直呼老人和長輩的名字。與老人和長輩同桌共餐,要讓他們坐上席,主動給他們添飯加菜,可口的菜肴要移到老人和長輩面前擺放。
火塘是瑤族家庭的核心,火塘上的三腳架以及灶膛,不能用腳踩,火塘內的柴禾忌諱倒著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