嗩吶音色特點明亮、粗曠,善于表現熱烈奔放的場面和興奮、歡快的情趣。
大多用于民間節慶、婚喪嫁娶和戲劇場面,常與打擊樂配合。演奏風格上大之分南北兩派。男排大部分用于吹奏戲曲曲牌或作戲曲伴奏。北方流傳較廣,演奏技巧也十分復雜。 嗩吶善仿人聲及其他動物鳴叫和自然音響。
北方有種"咔腔",成套的模仿戲曲、歌曲的任務唱腔,甚至連模仿念白臺詞都十分逼真。演奏技巧主要有:滑音、顫音、吐音、花舌音、氣拱音、氣頂音、三弦音、簫音等。此外,嗩吶由一種"循環換氣法",即在吸氣時鼓腮使長音不斷的呼吸方法。
嗩吶是中國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也是中國各地廣泛流傳的民間樂器。嗩吶管身木制,呈圓錐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著一個銅制的喇叭口(稱作碗),所以俗稱喇叭。在臺灣民間稱為鼓吹,廣東地區亦將之稱為“八音”。
嗩吶發音高亢、嘹亮,過去多在民間的吹歌會、秧歌會、鼓樂班和地方曲藝、戲曲的伴奏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