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湖、法海寺、丹江大觀苑以及荊紫關鎮等都比較好玩。
丹陽湖:古稱巨浸,舊名南湖,又稱西蓮湖。《太平府志》記載,丹陽舊多紅楊,一望皆丹,故曰丹楊,楊與陽同音,遂稱丹陽湖。丹陽湖系淡水湖泊,昔丹陽八景有荷花夏月、莼菜秋風、云邊落雁、沙上眠鷗之稱。歷代詩人有大量詩篇贊美丹陽湖,唐詩人李白漫游當涂時,曾在詩中一再吟詠丹陽湖,吟時枉白詞,放歌丹陽湖。水色傲溟勃,川光秀菰蒲。明代女詩人端淑卿詠丹陽湖,詩云,秋水茫茫帶白蘋,漁舟蟹網集湖濱。長空入暮煙云起,只聽歌聲不見人。
法海寺:原名蓮花寺,又名岞客寺,俗稱大寺。位于淅川縣荊紫關鎮磨溝村、伏牛山余脈乍客山半腰間。據《岞客山法海禪寺碑記》載,岞客山法海禪寺由西峰禪師創于唐高宗風儀二年。歷史上著名的狀元和尚法海在這里皈依和圓寂,并演繹出千古絕唱《白蛇傳》。為紀念這位為中國佛教做出過貢獻的高僧大德,把蓮花寺更名為法海寺。
丹江大觀苑:位于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庫、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丹江大觀苑風景區建設總投資2、5億元,計劃六年建成,按照國家AAAAA景區標準興建。景區立足亞洲第一庫的天然資源,借助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源頭巨大的影響力,景點突出藥文化、楚文化、佛文化、水文化、商文化五大文化特色,實現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和諧統一,努力打造成為集生態觀光、水上娛樂、文化旅游、休閑度假為一體的中國第一旅游名勝。因勢利導,自然天成,吸引著海內外大批游客慕名而來,現已成為中原旅游業躍起的一顆璀璨明珠,被譽為河南省旅游業的一張珍貴名片。
荊紫關鎮:是河南省公布的第一批歷史文化名鎮,為唐代后期形成的商業古街,坐落在丹江岸邊。巍巍荊紫關,背負群山,下臨清流,西接秦川,南通鄂渚,它憑著優越而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歷代賈客競商云集和兵家逐鹿之地,丹江發源于商洛山,注入漢水,匯入長江,因而使之成為歷史上可與運河、蜀棧并稱的我國南北三大通道之一,豐富的丹江水力資源,使得荊襄滬杭巨商大賈,直掛云帆,溯江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