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式教育起源于上世紀20年代,由匈牙利學者不斷探索后所創建。該法的理論基礎是指通過他人的引導、誘發和教育,采用綜合的康復手段,調動患者的自主運動等各方面的潛力,以娛樂性和節律性意向來激發患者的興趣和參與意識。以此來促進功能障礙者的改善。該法目前廣泛應用于小兒腦性癱瘓的臨床及家庭康復治療,是國際公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發達國家,通過將其融合在幼兒園、中小學文化課教育和康復訓練當中,取得了不菲的療效,深受家長及社會歡迎。
引導式教育不是單純的康復技巧或治療方法,而是一個以教與學互動為本,從而達到功能康復的復雜而完整的體系。主張一個患兒所需要的各種學習訓練和教育應由同一個人、在同一個環境中給予,這個人被稱為引導員。在學習訓練時,引導員要全面負責患兒的運動功能、感覺、理解和自助技能等全面的康復訓練,以及行為規范和社會化等的特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