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被尊奉為“華夏始祖”。
柳翼謀評論黃帝時代是洪水以前最盛之時代:“自燧人以迄唐、虞洪水之時,其歷年雖無確數,以意度之,最少當亦不下數千年。故合而觀其制作,則驚古圣之多;分而按其時期,則見初民之陋。犧、農之時,雖有琴瑟、罔罟、耒耜、兵戈諸物,其生活之單簡可想。至黃帝時,諸圣勃興,而宮室、衣裳、舟車、弓矢、文書、圖畫、律歷、算數始并作焉。故洪水以前,實以黃帝時為最盛之時。”
黃帝和炎帝時期逐漸形成華夏族,因而他們都視為華夏民族共同的祖先,故中國人自稱“炎黃子孫”。每年在陜西黃帝陵舉行祭祀活動,在河南新鄭有拜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