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陽節的來歷追溯至上古時期的豐收祭天;九月九日農作物收獲之時舉行祭天帝和祭祖先的盛大活動,來感謝天帝的恩賜和祖先的恩德保佑,同時祈求祝福長輩長壽并且伴隨大型宴飲活動。拜神祭祖及求長壽、敬老、聚會飲宴等,就構成了重陽節的基本文化內涵和活動內容,并不斷豐富發展。
-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開始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有2000多年歷史了。當然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也很多:1、源于古越民族圖騰祭。2、源于紀念屈原。3、源于紀念伍子胥。4、源于紀念孝女曹娥。
-
餃子由餛飩演變而來,源于中國古代的角子,原名“嬌耳”,漢族傳統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餃子起源于東漢時期,為醫圣張仲景首創;餃子又稱水餃,深受中國人民喜愛,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諺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面皮包餡水煮而成。
-
每年的9月10日是我國的教師節,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為教師節,直至1985年,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于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才真正確定了1985年9月10日為中國第一個教師節。尊師重教是中國的傳統。教師節,旨在肯定教師為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
-
早在1932年,民國政府曾規定6月6日為教師節,而將教師節定在9月10日是考慮到全國新生入學開始即尊師重教可以給教師教好、學生學好創造良好的氣氛,所以1985年9月10日是中國恢復建立第一個教師節,從此以后老師便有了自己的節日。
-
勞動節起源于美國,當時的美國制造業很發達,但是美國工廠里的工人卻得不到應有的報酬,于是工人提出每天八小時工作的制度,勞動節就此產生,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勞動節。
-
馬拉松源自希波戰爭,這場戰爭雅典人最終獲得了勝利,為了讓故鄉人民盡快知道勝利的喜訊,菲迪皮茨飛快的跑回雅典,告知消息后自己就死了,為了紀念這一事件,在1896年舉行的現代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設立了馬拉松賽跑這個項目。
-
圣誕節是后人為紀念耶穌的誕生,將日期定為十二月二十五,年年望彌撒,紀念耶穌的出世;耶穌是因著圣靈成孕,由圣母瑪利亞所生,起名耶穌,意思是要他把百姓從罪惡中救出來。
-
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游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